您的位置:首页 >新成政务>幸福生活家>详细内容

“国潮小笼包”成流量密码,年轻人也抢着学,邻里厨房秒变“传承现场”

作者: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5-04-25 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嘉定区新成路街道,有一支由居民自发组成的美食沙龙,已经默默运营了14年。这个名为“巧媳妇厨艺沙龙”的兴趣小组,以美食为媒,让非遗技艺在社区厨房里焕发新生,也让邻里关系更紧密、更温暖。

图片

最近,一场特别的非遗美食课堂在新成社区再次开课。课堂上,十多位居民在面点达人李月芳的指导下,为传统小笼包换上了五彩“新衣”。揉面、擀皮、打褶,每一个环节都传递着传统面点的匠心与乐趣。

这一次,学员们以“十八褶”的非遗技艺为基础,将南瓜、紫薯、菠菜等天然食材融入面皮,再搭配荠菜猪肉、笋丁猪肉、虾仁、蟹黄等创意馅料,制作出别具一格的“国潮五色小笼包”。看着眼前一只只造型美观的小笼包,李月芳笑着说:“老手艺需要新血液,年轻人有创意,传统美食也能出新花样。”

蒸笼揭盖,热气腾腾,鲜嫩多汁的五彩小笼包一跃成为“网红”。学员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分享。青年居民杨欢是活动的“常客”,她边拍边兴奋地说:“刚才我一发朋友圈就爆了!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有兼具颜值与内涵的‘网红’点心。”

图片

“巧媳妇厨艺沙龙”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厨艺教学。从2011年起步以来,这个由居民赵惠绒发起、现由团长浦永斌带领的小组,已发展到70余人。每个月,居民们会在“新成六坊”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相聚,通过做菜、学艺、聊天,重塑邻里关系,提升归属感。

浦永斌介绍:“我们每人自发出10元的材料费,现场点心、菜肴样样齐备,讲课、做操样样都有。大家聚在一起既是学手艺,也能聊聊邻里家常,分享新闻趣事。”

为了更好地支持居民需求,社区还对原有活动空间进行了升级改造。如今的“健康生活家”功能区中,新增了设施完善的美食烹饪区,为沙龙提供了更加安全、卫生的教学环境。

图片

2024年起,沙龙正式推出“非遗美食传承计划”,面向全年龄段开展系统课程,并引入“达人领航+传帮带”机制。目前,已有5位居民成为沙龙“导师”,组成传承团队。其中既有面点行业从业30年的老匠人,也有自学考证的年轻居民。团队已经开发出非遗花饽饽、国潮花酥等课程,吸引中青少三代共同参与。

据介绍,沙龙目前按小区划分为5个活动小组,每组设有一位小组长,轮流组织活动。新成社区居民可通过社区云、微信群或线下报名参加,活动全程免费。

接下来,社区还计划围绕传统节日开设如香粽、苏式月饼等非遗技艺课程,并逐步建立“非遗美食达人资源库”。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非遗技艺不再“高冷”,真正走进居民的厨房与生活,在现代烟火气中,延续传统的味道与温度。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