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成政务>幸福生活家>详细内容

当志愿者会“上瘾”

作者: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1-08-19 08: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21年的暑托班刚结业不久,对志愿者陈悦阳来说,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参与2022年的爱心暑托班,因为“当爱心暑托班的志愿者”会上瘾。

“今年是我第三次参与新成路街道爱心暑托班的志愿者,从第一次被妈妈拖进暑托班到第二、三次自己报名参与,我觉得当个爱心暑托班志愿者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被需要、被认可,心里有着隐隐的自豪。”已参与三届爱心暑托班志愿者陈悦阳告诉小新。

陈悦阳是一位就读于上海工程大学即将升入大二的工商管理系学生,今年他作为新成路街道爱心暑托班的负责人参与了两个月的暑托班志愿工作。但他来说,这份工作并不陌生,因为从他高一起就成了暑托班的“老大哥”。说起他的“志愿之路”,还得从2018年的那年夏天开始。高一在家的他,因为天天在家打游戏,被家人拖进“爱心暑托班”当起了志愿者。作为高中志愿者,陈悦阳当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只有1周,在这一周时光里,青涩的小伙子放下手机,每天陪着活蹦乱跳的小学生上课、吃饭、游戏,冲淡了自己紧张的学习,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无忧无虑童年。这种放松心情,让他慢慢有了“上瘾”的感觉。

微信图片_20210819085155.jpg随着“瘾头”慢慢变大,陈悦阳在服务中慢慢发现,“暑托班志愿者不好当”。“原本以为陪着这些小学生做作业对一个高中生来说so easy 。”但三天后有个小学生拿着自己的《暑假生活》来找他帮忙,才发现自己 “too young too simple ”。小学生的数学题难倒了高中生。不能用方程、不能用划线,只能通过巧算,这可怎么办呢?陈悦阳说,他只能硬着头皮,拿出手机,帮着小学生到百度、作业帮上搜题找答案。这件“丢面子”的事不仅让他牢牢记在心上,更让他明白“学无止境”。回到自己的学生状态,他有了更多“学习的冲动”。
高二那年,他得知街道爱心暑托班又要招志愿者了,自己主动报了名。这次的志愿者经历,又让他有了“忘不掉”的经历。“我当志愿者第一天,就碰到有小学生喊我叫叔叔,在震惊之余,我突然觉得自己一下子是个大人了,在工作、生活中要给这些小朋友做榜样、做表率。”特别是升到了高二,对大学生活有了新的向往,暑托班里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他开启了“大学生活”之窗。“高中老师总告诉我们,进了大学人生就进入新的境界,生活就开心了。可在暑托班,听着过来人的话,才知道,大学不是学渣的乐土。这里更多的学业挑战,也有五花八门、精彩的社团。听着过来人的故事,我开始对大学生活有了新的向往。”陈悦阳说。
就这样,会“上瘾”的志愿者活动让陈悦阳更“欲罢不能”。因为“高中志愿者”服务时间太短了,只有一周时间,陈悦阳时刻盼望着自己能“升级”。2020年暑期,刚刚考完高考的陈悦阳又想报名参加暑托班志愿者。但因为受到疫情影响,街道暑托班停办了,让“上瘾”的志愿者工作一下子没处报名了。2021年5月,得知街道暑托班要开班的消息,陈悦阳第一时间又来报名,这回他不仅成了街道暑托班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更成了暑托班项目的负责人。再次担任暑托班志愿者的陈悦阳对照顾小朋友轻车熟路。
他每天七点半就会准时到校,负责同学们的签到和体温的测量,每天下午等在学校门口,负责同学们的签退并检查家长的接送卡,确保小朋友们安全地回到家长身边。两期暑托班60多个孩子的名字、90多个家长的名字,他都记了下来。与前面几年不同,今年他还特意走上讲台,开设了数独和动画中西方历史课程。为了让课程准备充分,他在大学里一边准备期末考试,一边就在收集上课资料,翻书、上网,做ppt,整理出来的资料差不多有100多页。
因为课程有趣,准备又充分,等真正上课了,孩子们特别买账。“我们最喜欢陈老师了,他告诉我们中国的动画和外国的动画有很多不一样的,我答对了题,他还送我小礼物。”学生李慕橙说。原来,为了鼓励孩子们动脑思考,他还自掏腰包买了100多份奖品送给孩子们。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今年第一期最后一天的结业仪式上,有孩子问他:“陈老师,你明年还来吗?你来我就报名参加明年的暑托班。”陈悦阳说,那一天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感受到了一份责任感和成就感,就觉得“暑托班的志愿者”让人做了停不下来,他希望明年有机会还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