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的“小事”,她却看成“大事”坚持了15年~
“钱阿姨,你来了呀,先坐下休息一会儿再量血压。”每周二、周三上午8点30分,陆兰英都会带上血压计、听诊器与记录本准时等候在新成路街道迎园四坊活动室,为社区居民提供量血压服务。居民眼里的这一件“小事”,退休后的陆兰英风雨无阻地坚持了15年,因为对她来说,这可是一件 雷打不动的“大事”。
1998年,陆兰英从恒泰纺织品有限公司退休。退休前,她是厂医务室的一名医生,量血压对她来说是“基本功”。“当时,居委会的干部找到我,问我能不能做志愿者,为社区里的老人量血压。”陆兰英回忆道,“对我来说,这没什么好犹豫的,这是我作为医生应该做的。”此后,每周二、周三上午,她都会抽出时间为社区里的老年人提供量血压服务,而且一干就是15年。
陆兰英知道要干好这件 “大事”,必须要得到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但是老伴心疼她,好不容易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但陆兰英不甘心就此打退堂鼓,为社区老人量血压的事已经被她挂在心上。每次量完血压回到家,陆兰英都会滔滔不绝地和老伴分享帮助居民的点点滴滴,老伴也逐渐理解了她的行为。每到出诊日,老伴还主动包揽了家务活。
“陆医生能清楚地叫出每一个来量血压的老人的名字,记得住我吃什么药,知道我最近哪里不舒服。”社区居民钱方琴说,“有些老人只说得出自己属什么,却不记得具体年龄,陆医生都能记住。她给我们量血压,我们更放心。”每次量血压来的人都不少,陆兰英会仔仔细细将结果记录在纸上,方便查询。也正是她的这份仔细,让量血压这件“小事”变得更有意义。
2020年,新成路街道开始实行“老伙伴”自治项目。73岁的陆兰英接到 “新任务”——与社区里5位80岁以上的老人结对成为“老伙伴”,以“一老结对五老”的形式,在平日里帮助有困难的高龄或独居老人。
在做好这样“小事”的路上,与陆兰英同行的“战友”越来越多。据悉,新成路街道共有志愿者团队25支,共17150人,其中73%的志愿者年龄在60周岁以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把为居民服务的一件件“小事”当做自己心中的“大事”,纷纷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