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区长效管理丨“红黄绿”分级管控效果好,对症下药显疗效!
为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完善市容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新成路城管中队以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改革创新勤务管理机制,对沿街经营单位试行分级分类管控机制,并将执法监督全过程纳入到智慧城管数据化体系中。
分类分级管控系统根据沿街经营单位不同情况划分“红黄绿”三色风险等级。沿街经营单位的初始颜色根据经营业态、依法经营情况、投诉情况三方面进行统筹划分,季度内发现违法违规次数及被投诉次数也作为划分风险等级的重要依据。对标注为红色的商户,执法人员每两日至少检查1次;标注为黄色的商户,每周至少检查1次;标注为绿色的商户,每月至少检查1次。
根据等级不同确定不同的检查周期。执法人员依照系统自动生成的检查任务开展执法检查,并在下一个检查周期前完成风险等级的动态调整。通过分类分级管控逐步推进,让街面商户完成从“对小违法习以为常”到“对文明保持敬畏”的心理转变,最终达到辖区内沿街经营对象从红色转为绿色的状态。
辖区内生鲜店一直是卫生检查的重点,街道城管中队根据分类分级管控机制,对店铺的垃圾分类,跨门经营,门前卫生责任区等方面采取密集式检查。迎园路某生鲜店,从一开始检查的“红”,到改善状况后的“黄”,再到因跨门经营被处罚,又转“红”,两日一次的密集检查之下,马上转“绿”之际,却再次因垃圾分类问题转“红”,最后城管队员对其进行严格处罚,并加以耐心劝导,几天之后店铺终于变成了绿码,并保持到现在。
相较之前,对于某个街区某个商铺的经营情况,只有片区的执法人员最清楚,检查频次也全依赖于该执法人员的执法经验,如今实行三级分类管控后,通过手机端、电脑端,辖区内沿街经营对象的相关情况一目了然。
除了执法人员主动执法发现外,通过日常检查、执法办案以及市民投诉、实效督查等方式被动发现沿街商户环境问题,经核查属实的,城管中队依法作出处罚后,也会对该经营单位进行风险等级调整。
下阶段,新成路城管中队还将结合“一网统管”,通过智能感知、自动预警、自动派单等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占道设摊、跨门经营、乱张贴、乱悬挂、乱堆物等街面环境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