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进行时】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街道的信访接待和司法咨询服务窗口设立在街道办事处门口的“小白楼”,一周的轮岗体验下来,我既深入学习了信访工作,还“偷师”了司法调解技巧。
“王先生,这个赔偿金额不是你说多少就是多少的,既然想把事情解决的,邻里之间还是要互谅互让。”刚到信访办报到就碰到了老师傅在进行电话调解工作。
老师傅作为司法专员,从实际勘测到的损失情况开始分析,慢慢谈到房屋的结构;又从双方的诉求谈到了一般的维修估价。这段调解中,调解员不仅能给出合理的维修方案,拿出了有理有据法律条文,同时照顾到老百姓的心理感受。老师傅告诉我,调解之前,她都会去再三确认最新的法律法规,做到谋定而后动。各方面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调解工作的技巧是细化的,繁琐的,然而它的力量绝不是微小的。
在社区,人民信访和调解工作也恰好是我的负责条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老百姓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更加强烈,诉求也越来越多元。面对新的需求,如何在群众工作中了解民情、维护民利?如何更好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我带着问题向信访办老师请教了目前信访工作的重点要点。
根据街道的接访制度,每周四由街道领导干部轮流接访,倾听群众呼声。平时由信访专员接待。遇到辖区居民前来反映问题,接待员必须在专用平台,登记来访信息。同时查看居民拿来的材料,与受理人沟通确认情况。“您反映的这个问题属于我们的业务范围,材料我们就先收下,将转给相关部门处理,待事情查清楚后,一般是60天内会通过电话或者书信的形式给您回复的。”……
近期发布了《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特别强化了人民建议“主动征集”方式。“人民建议征集也是信访的重要职能。”信访办老师说:“通过梳理社情民意,把人民群众反映的倾向性、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反过来能成为完善政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是的,金杯易得,口碑难求。影响邻里关系的往往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有时也能成为居民的心头刺。通过社区调解,法律咨询,领导接待,征集人民建议等信访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以一颗为民解难的初心,用耐心和专业换得老百姓的舒心,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终会赢得百姓口中的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