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进行时】一天不能看手机,秒懂193项业务,这就是“一口式”服务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一门式”、“一口式”服务就是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同时每月定时定点延伸服务进社区。一天的岗位体验之后,我能真真实实感受到服务中需要的耐心细心,让辖区居民获得更便捷、透明、亲和的优质服务。
——“成长工程”学员 卢霞霞
当手机成为生活工作必备品,一天不能看会怎么样?一天业务工作,要是“偶遇”193项事务,该怎么办?4月14日,我来到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经历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早上8点15分,穿着绿色的志愿者马甲,我站到服务大厅引导咨询区,上午任务是在大厅门口做防疫工作和引导服务,为来办事的居民测体温;请他们出示随申码;帮他们取排队号;协助他们在自助服务机器上更换医保就医册等。工作看似简单,但并不轻松。受理中心大门一开就迎来了“早高峰”,等开门的办事居民们一下子涌了进来,作为引导员根本来不及“接待”。关键时刻还靠身边的“老师傅”来帮忙:“大家排好队,请出示随申码。”一句话让原本有些“吵”的人流一下子安静下来。跟着师傅,我帮着他们边测温边不停地问:“阿姨,侬要办啥?材料都拿来了吗?”接下来,取号、引座就变得顺理成章。忙的时候顾不上喝水,更不会觉得“手机”的重要,闲下来却有些“难熬”。不能看手机,不能干杂事只能站在那里等待“新客”的到来。这种“傻傻等待”的滋味比忙起来更难熬。
下午,我的任务是跟着劳动监察队员去百联流动调解室,面对面给开办养老院的人事干部做一对一的政策咨询和讲解。冷冰冰的专业知识要讲出人情味来不容易,要讲得企业人事干部心服口服更不容易。“企业不容易,但是这些硬杠杠一定要落实好,否则人家不肯为你干活,企业还有风险划不来的。”听着“老师傅”口述版的政策,企业人事干部频频点头。
说实话,作为居委负责民政条线业务的社工,和受理中心窗口的工作人员一直都有接触,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没有仔细了解具体工作流程。直到这次一日轮岗体检,才让我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全年无休,一网通办”,什么是“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中心一头管理”。光是193个业务要记住都不容易,何况要熟练操作办理,一日体验了解的只是“皮毛”,但却告诉我从来没有轻松工作,因为“为人民服务”来不得半点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