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3-00000071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日期: | 2023年05月05日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告 |
关键词: |
2023年新成路街道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深化街道政务公开工作,制定本工作要点,主要工作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政务公开的工作要求,加快转变政务公开职能,统筹政务公开和安全保密,坚持以公开促落实、助监督、强监管,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打造透明度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政务公开总体部署和上海市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逐步推动政务公开从管理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注重公开数量向更加注重公开质量和深度转变,从“公开即上网”向“公开即服务”转变。推动全流程政策公开服务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公开信息的实用性不断增强,政民互动效果进一步显现,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知晓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围绕政策获取便利度完善政策发布和推送机制
(一)完善政策公开源头管理。制定政策文件标签目录,实施政策文件标签化管理,建立以需求侧为视角的政策文件标签体系。在政策出台时,按照标签目录明确政策文件的标签分类,为数字化归集和推送夯实基础。
(二)推进政策集中发布。严格按照国家、上海市统一要求,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库建设,显著标识有效性或有效期。建立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归集和动态更新工作机制。持续完善主动公开公文库建设,对主动公开公文实施集中归集,实现统一入口、分类展示、一键查询。严格执行入库公文标准和分类,确保入库公文全量覆盖、要素齐全、格式规范、分类准确。
(三)扩大政策精准推送覆盖面。继续依托“一网通办”个人主页、企业专属网页开展重要政策及其解读的线上精准推送。结合“千人(企)千面”和多行业“一业一档”建设,持续完善群体画像,持续提升推送范围的准确性和推送内容的可用性,探索主题政策订阅推送等增值服务。打造“政府+”政策推送“接力”机制,建立健全与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经济小区等常态化协作机制。
三、围绕政策实施落地率优化政策解读、沟通和咨询
(一)持续提高政策解读质量。坚持政策解读材料与政策文件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三同步”,做到“应解读、尽解读”。解读材料应聚焦核心概念、关键词、适用范围、办事指引、操作方法、执行口径、惠民利企举措、新旧政策差异等实质性内容,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提供政策落地指引,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全面准确传递政策意图。对公开征集意见的政策草案同步开展解读,讲明讲透政策初衷和内涵,更好引导公众发表意见建议。政策出台后针对市民企业咨询集中的问题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动态跟踪解读。
(二)探索政社合作、多元参与的政策沟通和辅导机制。文件制定单位要通过制作辅导课件等可复用形式,加强对政策申请和适用标准、办理流程等内容进行针对性辅导。打造“政策公开讲”品牌,强化惠民利企政策辅导培训。积极引入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社会力量和组织参与政策宣传辅导。健全与企业的机制化沟通渠道,通过政策沟通会、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国家、本市、本区重要市场准入政策、行业扶持优惠政策等,加强涉外重要政策外文版供给和宣讲,持续推动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三)强化政策咨询和办理服务。政策发布页面统一规范设置政策留言板,方便社会公众进行线上咨询,及时回应和解答相关问题。对咨询量较大的问题,要形成常见问题解答清单,在同一页面发布,方便市民企业查询。
(四)加强政策咨询窗口和知识库建设。持续提高“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政务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窗口咨询服务水平。对与市民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文件制定单位应当提炼常见问题问答,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咨询窗口推送。各咨询窗口对超出知识库范围的集中咨询问题,应该及时反馈文件制定单位,通过前后台互动,不断丰富和优化政策咨询知识库内容。政策咨询知识库与其他各类政务知识库实行共建、共享、共用。
四、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政民互动和公众参与
(一)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制定涉企政策应当听取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探索建立市民企业参与政策制定机制,通过调研座谈、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开展政策需求征集。
(二)扎实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决策单位根据年度重点工作编制本单位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于3月31日前向社会公开。鼓励通过公开征集意见的方式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内事项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决策出台后的10 个工作日内向社会详细公开意见的收集、采纳情况以及较为集中意见不予采纳的原因,一并公开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走访、民意调查等其他公众参与方式征求意见的情况。
(三)持续优化政民互动主渠道建设。统筹做好热线电话、领导信箱、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网上咨询等政民互动渠道的日常维护,强化结果分析应用。严格落实各渠道办理时限,规范做好留言选登。进一步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通率和响应速度,优化办理进度和结果查询、反馈,推动市民诉求解决可视可监管。
(四)不断扩大政府开放活动影响力。每年8月集中组织开展线下开放活动。鼓励以公开征集意见的方式,确定活动主题和场次。活动期间安排答疑、座谈、活动体验、问卷调查等环节,加强与参与公众的互动。
五、围绕公开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夯实工作基础
(一)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制度。健全完善公开属性认定流程,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同时,加强对拟公开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坚持 “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原则,严防泄密和相关 风险。加强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科学合理确定公 开方式,公开内容仅涉及部分特定对象的,实行定点、定向公开。把握好政策发布的时度效,合理引导社会和市场预期。
(二)巩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完善和动态更新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实现标准目录与业务系统、网站主动公开目录直接融合应用,强化标准化成果运用,加快开发市民企业喜闻乐见的公开产品。
(三)规范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集约化平台安全防护和应急保障,做好日常巡查与维护,确保政府网站和各类政务新媒体安全平稳运行。规范政府网站各公开栏目内容保障,理顺信息发布机制,科学分类发布相关信息。持续优化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政策服务功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统一建设标准,按照“去重互补”的原则,对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实施整合。加强内容衔接,确保其他平台与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数据同源、更新同步。
(四)进一步提升依申请办理质效。依托上海市政务公开工作平台完善依申请件全量管理,确保接收、登记、答复、邮寄、办结归档、复议诉讼报备等关键节点全程留痕、可追溯。注重办理过程中与申请人的沟通,强化便民解答、指引和服务,推动申请人合理诉求的实质性解决。
六、工作指导监督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街道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作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专题听取1次工作汇报。明确政务公开具体责任部门,牵头协调各业务科室,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指导培训。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培训,有效提升政务公开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年内至少开展1次政务公开专题培训。继续抓好新进人员的政务公开通识培训。